俄语系多名教师应邀参与“俄罗斯文学研究与中国学术话语”学术研讨会
时间:2024-10-30 来源: 作者:
2024年10月11—14日,《俄罗斯文艺》学术论坛暨“俄罗斯文学研究与中国学术话语”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召开,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刘洪波教授、刘淼副教授、王虹元助理教授、常玉凯助理研究员应邀参会并作学术报告。
应主办方之邀,刘洪波教授在10月13日的大会主旨发言中作题为“果戈里:阴阳之间——以中国视角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一种尝试”的学术报告。刘洪波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阴阳之道出发,对“矛盾”的果戈理及其创作进行解读,以中国文化的视角将这些矛盾特质纳入到统一的批评框架之下。这种跨文化的批评视角不仅深化了对俄国文学的理解,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对话,受到了与会学者们的关注。
刘淼副教授受邀担任“文学翻译与教学”分论坛主持人,并作题为“19世纪《大学》俄译本的文献考证与文本分析”的学术报告。刘淼副教授以19世纪《大学》俄译本为研究对象,重点考察比丘林1834年的手稿译本和西维洛夫1840年、1841-1842年的两个出版译本的特点,以揭示它们在俄罗斯汉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。刘淼副教授强调,对这些早期译本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全面认识19世纪俄罗斯汉学的翻译实践,能够丰富中俄文化交流史和翻译史研究。
王虹元助理教授在“文论与文学史”分论坛中作题为“‘贫乏’的美学:尤里• 蒂尼亚诺夫的电影理论与实践”的学术报告。王虹元助理教授的报告聚焦蒂尼亚诺夫的电影理论文本,将他的电影剧本创作实践与理论阐发结合考察,梳理其中关于电影内在结构和规律、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之比较等问题的核心关注,探究其观点与其他形式学派代表(艾亨鲍姆、什克洛夫斯基)及电影创作者(爱森斯坦、维尔托夫)的关联与差异。
刘常振/供稿
2024年10月23日